{{ $t('FEZ002') }}校長室|
停止抱怨的人生
抱怨,讓你看不到成長的機會
我在朋友房間書櫃上,翻到了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自傳,隨手一翻,我不是很確定我的翻譯是否正確,大概的意思是:「人們總是會在無意中領悟到一些道理,但多數人當下的反應是愣了一下,然後立即站起身來,繼續趕路,彷彿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。」
我沒有再往下看下去,一方面是因為全部都是英文,我實在看得吃力,二方面是,這一段話當下就啟發觸動了我一些想法。
「否認」。
我們常常會不自覺的否認自己頭腦裡靈光一閃的想法,它可能是一個真理或者價值,甚至能改變我們的生命,但我們忽略它了。
一段勵志的故事,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,或是一首心有戚戚焉的歌曲,呈現出來的寓意是一件多麼大的禮物,收不到的人只能說可惜,緣分未到。我們善於否認,明明有個千真萬確的東西就在內心裡呼喊著,它讓我們感動著,但最後又回到心智頭腦。
為了證明自己是有想法、有高度的人,便開始找他人的錯、否定他人,讓自己全身是刺、斷章取義、見縫插針,扭曲並重新建立自己的價值觀。我們都贏在嘴上功夫了得,卻養成了一身不討喜的特質。
我有一個好朋友,琴彈得很好,我每次聽著他的音樂,生活中很多解不開的疑慮,好像都被這些音符抹平了。這些音符實在是太往心裡去了,總讓我有好多感觸,我謝謝他造福人類,讓每個人可以免費聽到這麼多感動的音樂。有天他告訴我,說他氣到不想再把他的作品放在網路上了,他花了好多心思架構、重新編曲,最後看到的留言都讓他很受傷。
「這也沒什麼了不起,不過就是把流行歌曲彈出來罷了……」、「了無新意,騙騙人可以……」、「毫無技巧可言,難怪只敢露背影,我認識一個朋友隨便彈都比他強……」。
我真的很想知道這些留言的人,心裡積壓了多少的憤怒或委屈,他們的目的是什麼?想要證明什麼?
我也曾有過一樣的感受。當我放下手邊所有的工作,一心一意認真熬夜寫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,希望有人會因為這些文章受益,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就與滿足。但你就會看到文章下面,同樣會有人這麼留言:「廢文一篇」、「我都快餓死了,還談什麼投資頭腦……」、「談感恩?你被老闆壓榨看看,為什麼要感謝他,根本是胡扯一堆!」諸如此類的,所以我完全懂他的心情。
{{ $t('FEZ003') }}2018-01-12
{{ $t('FEZ004') }}2021-09-23|
{{ $t('FEZ005') }}257|